提起「低聲」教育,說起來簡單,不就是不大聲說話嗎,這有什麼難的,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有時候想努力剋制壓低聲音都做不到。
說話聲音大,有的是遺傳,父母一方是大嗓門,孩子也耳濡目染,將這一特點發揚光大;有的則是選擇性聲音大,碰到孩子不聽自己的勸告,怒火中燒時聲音不由自主地提高分貝。
有一種說法是「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,其實只是心理上的偷懶,」我深以為然,很有道理。
當孩子給我們製造許多所謂的麻煩時,我們想速戰速決,趕快結束這場混亂,或許是孩子把屋裡弄得亂七八糟,或許是寫作業磨磨蹭蹭,或許是因為陪孩子佔用了我們太多時間,而我們還有自己太多想要做的事情。
孩子的心裡不懂得著急兩字,他們活得悠閑自在,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,而父母心中的怒火卻在慢慢升騰,於是便想用聲音和態度鎮住孩子,讓孩子因為害怕而服從自己。
父母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做,等娃睡著後可以看書、做家務或者娛樂,偏偏孩子慢節奏,因為孩子的「不聽話」一再拖延,父母慢慢地失去耐心,沖孩子河東獅吼,以示威嚴。
這其實是一種「偷懶」的表現,想用加速的方法換來的卻是一系列的副作用,只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,甚至變本加厲。
1、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
對孩子大聲說話,情緒處於失控中,孩子對父母所說的話也不知所云。我家大寶說:「媽媽,你對我大聲說話時,我聽不見你說什麼,除非你低聲說。」
二寶則說:「媽媽,你大聲和我說話時,我的眼睛都發紅了,全身都發紅了。」還不到4歲的寶寶就已經有了很強的反抗精神,也沖我大聲吼一聲,以示抗議。
每當這時,我也總有點兒自責和羞愧,盡量放低聲音,讓情緒歸於平靜和理智,和風細雨地說話,孩子也由急躁轉為平靜,」低聲」教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意,更能改善自己的行為。
2、親子關係受影響
沒有人願意別人對自己大吼大叫,即使我們真的做得不夠好,不完美,被責罵讓自尊心掃地,是心中無言的痛楚。
對孩子大聲吼叫也是一種語言暴力,長期如此,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疏離,不融洽,戰爭不斷,孩子性格逆反,對父母的良好建議也無法理智地接受,選擇逃避或者置之不理。
3、長大後也學會大聲說話
遺傳模仿的力量是無窮的,父母對孩子大聲說話,孩子長大立業成家後,對下一代的教育也極有可能如此,是原生態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,小時候不喜歡父母這樣,長大後我就成了你。
家庭和諧安寧的氣氛對孩子的性格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,媽媽溫文爾雅、聲音不疾不徐,富有耐心,孩子會更容易傾聽和接受建議,感到自己是一個受尊重的個體,也會讓自己的發聲更有力量,充滿自信,這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訣。
父母不是完人,偶爾也有發脾氣的時候,記得對孩子說道歉,給孩子表達意見的機會,而不是武斷壓制。
對孩子溫柔以待,低聲說話,是父母給孩子一生中珍貴的禮物,讓孩子被愛包圍,再用愛籠罩他人,有乘風破浪的勇氣,有敢愛擁有愛的底氣,家庭是最溫馨的港灣。
Comenta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