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研究指出:小孩吃過多零食會破壞免疫力



暑假期間,孩子在家的時間變多了,無聊便會吃零食、甜食,尤其孩子最愛的薯片、雪糕雪條、糖果等零食,其實都含有高糖、高鹽、人工合成色素,吃多了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。


零食就是零食,幫孩子找藉口最糟糕

在養孩子的過程中,最擔心的是主要照顧者,常常合理化一些不太正確的教養行為,例如讓孩子吃零食。常聽到的有:

1. 這是日本的餅乾!這是哪一國的糖果!!~~~ =>那又如何?還不是一樣是零食?而且還不是一堆色素、香料、防腐劑…有時候標示,反而會因為他來自國外及進口,我們就忽略去看,根本沒有比較好。

2.就是因為正餐都不吃,所以孩子肯吃這些餅乾零食,比什麼都不吃還好~~~ =>這是倒果為因的做法,零食通常高鈉又很香,所以當然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味覺,但吃多了,習慣了,正餐又怎麼會吃?所以正餐吃不下,其實是因為知道後面有零食可以吃。

3.哪有什麼不能吃?你們小時候還不是都這樣吃長大的~ =>這真是一個隔代教養的迷思。 第一、我們小時候,哪有這麼多零食的種類? 第二、我們小時候的零食,哪有像現在的零食,加入這麼多複雜的東西? 第三、現在都變相成由孩子來決定吃什麼的,挑食行為嚴重,我們小時候,有什麼就得吃什麼,教養環境大大的不一樣了。


一直供應零食,正餐吃不好

有時候大家都放錯焦點,像是關心自己在正餐內加的鹽會不會太多,對調味料挑斤減兩的,就怕孩子吃太鹹。

其實,不斷讓孩子吃零食,這些東西裡都加了一堆人工色素或化學添加物之類的非天然物,才會讓孩子味覺失調,結果正餐變得一點都不好吃,也吃不下。

這不是愛,是「礙」,這種情況是一定要禁止的,完全沒有任何討論的空間。

有一些研究發現,孩子到了四歲以後,對食物的喜惡變得很高,是挑食的高峰。

其他的臨床觀察還發現,這個階段的孩子零食餅乾吃最多,會嚴重影響孩子味覺的判斷,飯原本沒什麼味道,自然他們就越來越不愛吃了!


關於零食歧見,大人間的有效溝通術

關於教養者間不同的歧見,可以用下面這些科學的角度向對方解釋。孩子習慣吃糖,會更嗜甜。

留意偶爾吃零食的「偶爾」頻率太高。糖攝取太高,孩子會容易生病。理性溝通,破除迷思很重要。


過量的糖會影響免疫力

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,一天攝取100克的糖(相當於八茶匙的量),白血球的殺菌能力就會降低40%,甚至會持續五個小時。

這是因為我們的白血球戰鬥時需要維生素C幫忙,但糖會和維生素C產生競爭,造成維生素C和白血球的結合減少。

白血球的戰鬥力被糖害到節節敗退,之後人體可能要花好幾小時的時間,才能讓維生素C達到理想的濃度,白血球的戰鬥力才能提升。

很多家長會認為專家危言聳聽,才不可能吃到這麼高的量。其實在連續假期或過節慶的時候,孩子的飲食仍會出現這類的偏差行為。

另外,如果孩子本來維生素C就攝取得少,就算糖攝取不多,但始終都是多了個對手來攪局,白血球的防禦能力一樣是會下降的。


吃糖會影響專注力、情緒行為、學習力

已經有不少研究指出,吃進太多的糖,大腦會如臨大敵般,免疫反應開始生效,破壞大腦的認知功能,包括學習力和記憶力。


攝取高糖零食後這些精緻糖進入人體很快就會影響血糖濃度,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,造成低血糖,如此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,導致神經過度興奮,產生注意力不足、躁動的行為表現,營養的失衡也會造成情緒管控下降。

甚至已經有研究發現,攝取高糖零食或維生素C攝取不足,是可能造成孩子有注意力缺損過動症的兇手之一。


當糖類太多,孩子焦慮緊張、不專心、躁動時,被認為是過動兒,這是本末倒置。因為飲食本身就不對了,這是不對的判斷。若飲食的行為正確,孩子的學習力、專注力就會上升。


零食及糖,養出學習力低落及脾氣差的孩子

有媽媽留言問我,孩子愛吃糖及零食,會不會也是他愛發脾氣、情緒比較差的原因?我說,這太正確了。在這裡有幾個研究必須讓大家知道。


讓身體缺乏重要營養素

醫學家發現,愛吃零食的孩子,身體容易缺鋅、缺鐵、缺鈣,這些都是讓大腦順利運作的重要營養素,長期缺乏就會影響學習力及情緒管控的能力。


孩子比大人愛吃糖的秘密

在二○一六年的一項腦造影研究中發現,小孩看到一個不健康的食物,大腦抑制別去做的區域,活化比大人少;而大腦獎勵去做的區域,活化比大人多。

由此證明,適度攝取含糖的食物,是有助健康的。所以,糖不是不能吃,而是別吃太多,而且以攝取天然的糖份最好。糖可以分為兩大類,包括「游離糖」和「內生性糖」。

游離糖是指製造商、食物製備者或消費者,額外添加至食品中之單糖、雙糖,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、糖漿及果汁、濃縮果汁中的糖份;而內生性糖是指存在於新鮮蔬果中的糖份。

至今沒有任何研究證據指出,吃內生性糖對身體有害,因此接下來我們所討論的糖,皆是指游離糖。


人工食品添加物會誘發孩子過動、過敏行為

除了零食與糖外,還有個可怕的飲食兇手,就是人工食品添加物。爸爸媽媽也一定要注意讓孩子與之保持距離。

過去一直有不少研究在探討色素、苯甲酸鈉防腐劑或其他食品添加劑,對兒童行為和過敏的關係,這些色素不見得是導致「過動」、「過敏」的真兇,但卻是誘發孩子體內過動行為、過敏症狀的導火線。

常見的色素包括有紅色六號、紅色四十號、黃色四號、黃色五號、藍色一號、藍色二號等,就算這些人工食品添加劑是合法添加,但也不代表它一定都是完全無害。

科學就是這樣,有些時候只是尚未證實而已。因此建議選擇孩童的食品時,請養成習慣翻到背面去看成分,太多看不懂的成分、人工食品添加物能免則免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