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HK bcircle

6A品格教育-父母付出高質量的時間才是小朋友成長關鍵


如何讓孩子在五歲前茁壯成長?


很多家長想到的答案一定是好好吃飯和好好學習!

好好吃飯,營養跟得上,孩子會有一個好身體,自然茁壯成長;好好學習,父母給孩子報早教班,帶孩子學英語,學數學,背古詩,孩子變聰明了,也是茁壯成長。


看似很有道理,但真的是這樣嗎?


我們常說孩子大腦在5歲之前要完成發育的90%,所以這個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多學習,多刺激大腦,孩子才能變得更聰明。


然而,讓孩子茁壯成長的秘密並不在此。在TED演講中,一個7歲小女孩Molly Wright通過一個短短7分鐘的演講就告訴了父母這個問題的答案!看完後,很多家長都臉紅了!


1、和其他人建立聯繫

在片中,Molly讓夥伴做了一個實驗,幾個月大的阿里和父親活動的過程中,小阿里會不斷地模仿父親的各種動作,很開心。可是當父親不理阿里自顧自玩手機的時候,阿里開始感到惶恐不安,甚至開始哼哼唧唧地哭鬧。


5歲之前,孩子的學習做來在於對他人的模仿。在和對方交流的過程中,孩子在不斷觀察,學習,思考,模仿,將學習到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和行為。


所以在5歲之前,孩子一定要多和其他人建立聯繫,特別是父母!

父母的陪伴,不僅利於孩子安全感、歸屬感、價值感的構建,也是父母培養孩子各種品質和能力最重要的方式。


優秀的父母,都懂得對孩子進行高質量的陪伴。


2、多和孩子說話


美國堪薩斯大學用9年的時間跟蹤觀察了42個家庭,最終智力測試發現,孩子3歲前從父母或看護人那裡聽到的詞彙越多,智商就越高,上學後成績也越好!


調查中,他們發現和孩子說話頻率最高的父母,孩子每小時可聽到2100個詞;最低的孩子每小時只能聽到600個詞。假設一天跟孩子互動4小時,那3年下來,跟父母交流多的孩子,能多聽到650萬個詞,也就大腦多了650萬個語言刺激。


腦科學的研究顯示,語言刺激是促進大腦細胞生長發展的要素,所以孩子聽到的詞彙量越多,孩子的頭腦會越豐富,他們的思維也就會越活躍。


所以,想讓孩子變聰明,父母要變「話嘮」。


孩子在不斷地交流中,始終保持在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。聽、說、想三管齊下刺激大腦的發育,交流越多,孩子的思維就越有邏輯,腦子就越活躍。所以嘴巴靈巧的孩子思維敏捷,反應快,長大後社交力,組織能力都一流。


3、陪孩子玩耍

心理學中指出,遊戲是7歲之前的孩子的主導活動。家長一定要多和孩子做遊戲,藏貓貓,搭積木等等,每一個不同的遊戲,都在不同角度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!


遊戲是提高孩子認知和社會性發展最重要的渠道,孩子在搭積木的過程中明白了形狀,顏色,構建;在和小朋友的相處中,理解了什麼是社交,並提高了語言溝通。

孩子的很多學習都是從遊戲中得到的,不管是社交,還是知識類的學習,孩子都可以從各種遊戲中得到提升。

孩子在遊戲中可以找到自我價值,遊戲使孩子感受到精神的愉悅,孩子贏得遊戲時的自豪感都在幫助孩子找到自我價值!


4、擁有健康的家庭


村上春樹說:孩子就像一顆小樹苗,家庭環境就是澆灌的水。


在父母恩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,擁有十足的安全感,內心富足自信,情感細膩,懂得照顧他人,情商高。

在公平民主家庭中長大的孩子,他們往往性格陽光,不怕困難,遇事冷靜。

父母恩愛,家庭溫暖和諧,這樣的孩子情緒穩定,性格開朗,心智沉穩,內心強大,情商逆商都很高!這樣的家庭,是孩子快樂成長最大的底氣,孩子無需瞻前顧後,患得患失,只要一心一意向前走就好。



5、擁有良好的生長環境

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「兒童應有良好的環境,凡是可以給孩子接觸的物質和人都是他們的環境,環境對兒童影響非常大。環境是幼兒活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它在幼兒的生活、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。


良好的生長環境包括了孩子學校,周圍的環境,相處的朋友,所有的這一切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。

我們要儘量為孩子營造溫馨舒適,積極向上的生長環境。


發現沒有,其實想讓五歲之前的孩子茁壯成長,和孩子學習了多少知識無關,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,愛和呵護。


然而,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往往有一個錯覺,認為五歲之前的孩子什麼都不懂,所以陪伴少也無關緊要我們把孩子丟給早教班,或者更關注孩子學了多少英語,認識多少數字,我們讓孩子的成長變得冰冷!


孩子的成長,主要來自於父母,只有父母放下手機,關掉屏幕,多和孩子多互動,多陪伴,孩子才能茁壯成長,更聰明,更健康!







13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